Profile Photo
隔靴搔痒
公众号:他者的边界
来玩~
  1. UAPP
  2. 私信
  3. 归档

国庆结束了。

这次的国庆,也许大家都有更多的感受。

看到评价还不错,就去看了这部《我和我的祖国》,但是没想到,比我调低了的预期还要再低一些。

《我和我的祖国》是七个故事的整合,给我的总体感觉像在看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甚至没有每年过年时候的公益广告催泪——我奔着有人说的“准备好湿巾”去的,结果都没接下来一滴眼泪,不得不说差强人意,有点失望。


《护航》很飒,每个人都被导演拍的很耍帅,吕潇然“备机”的性格鲜明突出而有美丽(男友那一段也很有趣);


《夺冠》冬冬真的很出彩,抹着眼泪跟爸爸说家里天线太差了,这种微妙的点,徐峥导演都把握得很好——我甚至很喜欢他刻意地把邻里设计的都比较自私。


《相遇》很适合张译,我个人认为一个出戏的地方是他刚从医院出来就能碰见几年未见的女友,个人觉得他隐姓埋名应该在西北,而女友应该是在以前有科研院所的大城市谈的,其实如果有一个镜头交代一下张译回到原来生活的城市,就好了。另外,故事的尾声若干年后,已为人妻为人母的前女友在电视里看到了歌颂事迹的新闻,里面闪过张译的照片。个人认为这是个狗尾续貂情节——在当奶奶欢呼试验成功的人群中,他们分明已经确认了张译从事的事业。又何必让前女友来一次郑重地缅怀和哭泣呢?


《北京你好》描写了一种生活的复杂——葛优显然是一个不那么“成功”的离异父亲,小男孩显然也不是一个那么“和善”的灾区儿童,因为一个原因,小男孩必须要去鸟巢,所以自作主张单方面“买”走了葛优打算送给儿子的票——整个故事有一个没那么必然的环节——小男孩如果是为了看栏杆,那么任何时候都可以,为什么非要奥运会开幕式那一晚去呢?你可以说鸟巢的修建就是为了奥运会,但这二者仍然不是那么的紧密。所以,小男孩换票的行为,毕竟带了更多的“投机”。——我甚至觉得这个和选角可能也有一定关系,如果是一个更可爱长相的小男孩,也许我们会选择更加忽略这一点。

《白昼流星》是几个故事里目前最被诟病的一个,我认为陈凯歌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主题不明。其他的故事都是直接和故事相关,这个故事陈凯歌绕了一个弯——流星(星星)第一重意思是载人飞船,第二重是扶贫干部老李,第三重是兄弟俩的未来。于是,和主要大事件“载人飞船”的联系就非常弱了,大部分时间都成了“老李”的塑造,而老李身上扶贫的影子非常弱,于是整个故事就弱化成了我们没有共情的小人物的小事件,很难让观众产生期待的感动——《夺冠》虽然主要讲的是小男生小女生的懵懂分别之情,但是,整个故事的时间节点是女排决赛直播,并且小男生小女生的那份感情,也显然比小兄弟和老李之间的感情,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陈凯歌的第二个问题大部分的评论都提及了——也是因为上一个问题,陈凯歌在老李和兄弟俩的互动中占用太多篇幅,为了硬和大事件扯上关系,就设计了个情节,扶担架的人员不慎崴脚,小兄弟挤过人群冲上前给景海鹏扛椅子——这个情节太反智让观众立刻出戏。

归根到底,陈凯歌过于注重所谓诗意的情绪表达,而一贯地缺乏叙事能力。


剩下的《回归》中规中矩,如果不是单独去想,我几乎不记得故事让我有印象的部分。《前夜》好像是所有小故事里影帝明星最多的一个,我数得出来的影帝就好几个。确实也是这个真实的故事让我在最后有点涌动。我们不得不承认:

历史有时比任何艺术加工都更打动人。



评论
热度(2)